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rep TSS)是由于链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急性严重综合征。以下是关于该病的详细介绍:
- 病因:因感染链球菌所致,如 A 群链球菌、和缓链球菌或草绿色链球菌等。病菌通常经皮肤或粘膜感染,可发展为菌血症和败血症。有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皮肤慢性损害、慢性酒精中毒、恶性肿瘤等基础疾患的人群相对易于发病。
- 临床表现:
- 前驱症状:少数患者有寒战、肌痛和腹泻等前驱期症状。
- 发热:发热最为常见,以高热多见,少数患者因严重休克而不发热,甚至体温降低。
- 局部疼痛:患者以突发局部剧烈疼痛起病,常局限于某一肢体,但也可位于胸腹部。
- 软组织感染表现:常见局部红肿和红斑,少数发展为水疱及紫色或蓝色大疱。
- 低血压表现:为乏力、头昏、直立性晕厥等症状。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低血压休克,早期为低血压,数小时后发展为休克。
- 多系统器官受累症状:以肾功能不全最常见,多表现为少尿或者无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可出现神志恍惚,重者发生狂躁或昏迷,一般发生于低血压之后。
- 检查:
- 血液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初期仅轻度增多,但有显著核左移。入院时平均血小板计数可正常,但入院后 48 小时可显著下降,是 DIC 的早期征象。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在坏死性筋膜炎和坏死性肌炎时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浓度呈降低。
- 尿液检查:可出现血尿、血红蛋白尿、蛋白尿,肌酐>2 倍正常上限。
- 细菌培养:感染部位标本或血液培养可发现化脓性链球菌或其他病原菌生长。
- 治疗:在积极对症治疗的予以抗病原菌治疗,以控制感染。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酌情使用免疫球蛋白。对局部感染,应根据病情及时引流、清创、筋膜切开或截肢等。
- 预后:本病的预后与是否及时治疗、是否出现并发症等因素有关。若经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治愈;若未及时治疗,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