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分类
- 呼吸道梗阻:如喉炎、气管异物、先天性气道狭窄等。
- 肺实质病变:如肺炎、肺水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等。
- 呼吸泵异常: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及胸廓畸形等。
2. 典型症状
-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急促(不同年龄段频率不同)、呼吸困难、三凹征(婴幼儿常见),严重时出现呼吸节律紊乱(如潮式呼吸)。
- 其他系统症状:
- 神经系统:烦躁、嗜睡、昏迷、抽搐。
- 心血管系统: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下降、心律失常。
- 体征:发绀(口唇、指甲青紫)、杵状指(长期缺氧)、球结膜充血。
3. 诊断标准
- 血气分析:PaO₂<60mmHg(伴或不伴PaCO₂>50mmHg),需排除心脏疾病。
- 临床表现:结合缺氧症状(如发绀、意识障碍)及原发病(如肺炎、窒息)综合判断。
4. 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如控制肺炎感染、解除气道异物等。
- 呼吸支持:包括氧疗(低浓度氧为主)、机械通气(严重时需气管插管)。
- 对症处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如脑水肿、消化道出血)。
5. 常见并发症
- 多器官功能衰竭:如肾小管坏死、肝功能损害、凝血异常等。
- 神经系统损伤:肺性脑病、昏迷等。
总结
小儿呼吸衰竭需及时识别病因并积极干预,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若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发绀、意识改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