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衰竭需采取综合急救措施,结合快速纠正缺氧、改善通气及控制原发病,具体方法如下:
一、气道管理(优先处理)
-
体位与排痰
保持头后仰位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通过翻身拍背、吸痰等方式确保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雾化湿化稀释痰液。 -
解除支气管痉挛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缓解气道梗阻,改善通气功能。
二、氧疗与呼吸支持
-
常规氧疗
首选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2 L/min),若血氧饱和度未达92%或症状未改善,升级为面罩或头罩吸氧(5-8 L/min)。 -
机械通气
- 无创通气:对常规氧疗无效者,采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或无创正压通气(CPAP/BiPAP)。
- 有创通气:严重低氧血症或意识障碍时需气管插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
三、药物治疗
-
抗感染治疗
明确细菌感染时,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类);病毒感染则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
呼吸兴奋剂
针对中枢性呼吸抑制,可短期使用尼可刹米、洛贝林等药物刺激呼吸中枢。 -
其他辅助药物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用于减轻气道炎症,利尿剂或强心药用于合并心衰者。
四、原发病处理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 肺炎/感染:强化抗感染及支持治疗。
- 先天性心脏病:使用强心药(如地高辛)及利尿剂控制心衰。
- 哮喘持续状态:联合抗炎药物(如布地奈德)及支气管扩张剂。
五、并发症预防
监测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预防肺水肿、气胸等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
关键要点总结
措施 | 适用场景/目的 | 具体方法/药物示例 |
---|---|---|
气道清理 | 分泌物阻塞、呼吸费力 | 拍背吸痰、雾化湿化、支气管扩张剂 |
氧疗升级 | 常规吸氧无效 | 面罩→HFNC→机械通气 |
机械通气 | 严重低氧或呼吸暂停 | 无创通气优先,重症需插管 |
抗生素/抗病毒 | 感染性病因 | 头孢类、奥司他韦 |
呼吸兴奋剂 | 中枢性呼吸抑制 | 尼可刹米、洛贝林 |
注:治疗需在医疗监护下进行,避免自行调整氧浓度或药物剂量。若患儿出现意识改变、发绀加重等,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