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心律失常,由希氏束分支以下的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心室激动引起。以下是关于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的详细介绍:
-
症状表现
- 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发现;有些患者可能有心悸、心脏“偷停”感和颈部搏动等症状。
- 不典型症状:患者可有安静时明显、活动后反而无症状,或者心前区不适感,安静时明显,活动后反而无症状。
-
发病原因
- 心脏疾病: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等。
- 非心脏因素: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一氧化碳中毒、洋地黄中毒、电击等因素也可能引发室性期前收缩。
-
检查方法
-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血钾偏低。
- 辅助检查:动态心电图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对室性期前收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评价及指导预后;运动试验也有助于检测室性期前收缩。
-
治疗方法
- 良性室性期前收缩: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不会增加此类病人发生心脏死亡的危险性,如无症状,可不用药物治疗,或给予镇静药、β受体阻滞药;如有症状,可选用镇静药、β受体阻滞药等。
- 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对于急性病变导致的恶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应紧急处理;慢性心脏病变中的室性期前收缩,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同时针对室性期前收缩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需要重视的心律失常,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