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病因主要与心脏存在先天性异常传导通路相关,以下是其病因的详细分析:
1. 先天性房室旁路(异常传导通路)
- 核心病因:心脏发育过程中遗留的异常肌束(旁路),最常见的是Kent束。这些旁路连接心房和心室,形成正常传导系统(房室结-希氏束)之外的“短路”。
- 预激综合征:典型代表是WPW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为预激波(δ波)。旁路的存在使电信号可通过两条路径(正常通路+旁路)形成折返环路,导致心动过速。
- 旁路位置:可位于左侧(如二尖瓣环周围)或右侧(如三尖瓣环周围),少数位于特殊部位(如房室间隔)。
2. 遗传因素
- 基因突变:少数病例与遗传相关,如PRKAG2基因突变(导致心脏糖原沉积症,可能合并预激综合征和肥厚型心肌病)。
- 家族倾向:部分患者有家族史,但多数为散发病例。
3. 诱发因素
虽然病因是先天性的,但以下因素可能触发AVRT发作:
- 交感神经兴奋:如运动、情绪激动、焦虑。
- 药物或物质:咖啡因、酒精、拟交感药物(如肾上腺素)。
- 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
- 其他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缺血(可能改变传导特性)。
4. 合并心脏结构异常(少见)
少数AVRT患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如:
- Ebstein畸形(三尖瓣下移畸形,常合并右侧旁路)。
- 肥厚型心肌病(尤其与PRKAG2基因突变相关时)。
关键区别:AVRT vs. AVNRT
- AVRT:依赖房室旁路形成折返环路,心动过速时QRS波可宽(经旁路逆传)或窄(经旁路顺传)。
- AVNRT:由房室结内双径路引起,不依赖旁路,QRS波通常正常。
总结
AVRT的根本病因是先天性房室旁路,多数患者无其他心脏结构异常,但旁路的存在为折返性心动过速提供了解剖基础。遗传因素或诱发条件可能影响疾病表现或发作频率。明确诊断需通过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治疗可选择药物、射频消融(根治旁路)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