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致病原因
五氯酚钠(sodium pentachlorophenate)是一种含氯的有机化合物,常用于农业除草、木材防腐和灭螺等。中毒途径包括:
- 皮肤接触:工业操作中皮肤污染吸收是主要诱因。
- 误食:污染的水或食物(如毒死的鱼类)可导致急性中毒。
- 吸入:喷洒药液雾滴或粉尘吸入可能引发呼吸道损伤。
2. 典型症状
中毒症状因剂量和接触途径不同而异:
- 急性中毒:
- 轻度:头晕、头痛、多汗、乏力、恶心、发热等。
- 重度:高热(可达40℃以上)、昏迷、抽搐、肺水肿、呼吸困难,甚至因循环衰竭死亡。
-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神经衰弱、关节痛、肝肾损害等。
- 特殊表现:口腔、食道黏膜肿胀疼痛,皮肤接触可引发接触性皮炎。
3. 并发症
严重中毒可引发:
- 多器官衰竭:如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损伤。
- 肺水肿与呼吸衰竭:因肺部纤维化或间质性肺炎导致。
- 代谢紊乱:脱水、酸中毒等。
4. 急救与治疗
- 立即脱离污染:停止接触并转移至安全环境。
- 清除毒物:
- 口服者需催吐,用2%碳酸氢钠洗胃。
- 皮肤污染用肥皂水彻底冲洗。
- 控制症状:
- 物理降温(如冰敷)避免高热加重。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 禁忌药物:禁用阿托品、巴比妥类,以免加重毒性。
5. 预防措施
- 职业防护:操作时穿戴防护装备,避免高温环境下作业。
- 环境管理:妥善存放药物,防止儿童误触污染水源或食物。
- 健康监测:定期体检,尤其关注肝肾功能。
总结
五氯酚钠中毒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需早期识别症状并迅速采取支持性治疗。预防重点在于规范操作和避免接触污染源。若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以便针对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