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球菌肺炎是由肠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肺化脓性炎症,属于细菌性肺炎中的一种相对少见类型,以院内感染为主,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病原体及致病机制
- 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包括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通常存在于人体消化道内,属条件致病菌。
- 感染条件: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医疗操作(如气管插管)、恶性肿瘤、糖尿病、肾衰竭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时,肠球菌可突破黏膜屏障引发肺部感染。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发热、咳嗽、咳脓痰、胸痛、呼吸急促,严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
- 高危人群:老年人、长期住院患者、免疫抑制者(如器官移植术后)等。
诊断与鉴别
- 诊断依据:结合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X线/CT显示肺部实变或胸腔积液)、病原学检测(痰/血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
- 鉴别疾病:需与其他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及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如肺栓塞)区分。
治疗及预后
- 治疗药物:首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敏感抗生素,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
- 预后:及时治疗可治愈,但存在基础疾病或老年患者可能因并发症导致较高死亡率。
其他特征
- 传染性:无明确传染性。
- 发病率:较为罕见,缺乏明确流行病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