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败血症是一种由肺炎链球菌侵入血液,并在血液中大量繁殖、释放有毒物质而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以下是关于该病的详细介绍:
- 病因:肺炎链球菌是人体鼻咽部的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获得新血清型时可引发疾病。其可继发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中耳炎、乳突炎、咽炎等。病菌大多由肺部经引流淋巴径路经胸导管入血,中耳炎及乳突炎时则可经静脉窦入血。脾切除患者、原有重症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均易发生肺炎链球菌败血症。
- 症状
- 毒血症表现:起病急,有寒战、高热,体温达 39℃以上,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全身酸痛及肝脾肿大,皮肤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但不融合。
- 化脓性迁徙病灶:包括心包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肺炎链球菌心内膜炎等,还可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关节炎、骨髓炎、腹膜炎、肾脓肿及脑脓肿等。
- 检查
-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白细胞增高不明显,但中性粒细胞比例仍升高。
- 细菌学检查:患者化脓病灶处分泌物(如痰、脓)涂片革兰染色查找细菌,并做细菌培养,发热患者还应做血培养,获得肺炎链球菌为确诊依据。
- 脑脊液检查: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呈化脓样改变,外观呈米汤样,蛋白质常在 1g/L 以上,白细胞多在 500×10⁶/L 以上,多核占多数,糖和氯化物减低。
- 免疫学检查:用乳胶凝集试验或对流电泳检测血清中和脑脊液中的荚膜多糖抗原,有助于细菌培养阴性者的诊断。
- 治疗
- 对症治疗:保护患者生命体征,如高热者给予退热治疗,疼痛者给予镇痛药物,出现休克者积极抗休克治疗等。
- 药物治疗:首选抗生素为青霉素,若病情较严重者,可联合应用氯霉素。也可根据当地药敏结果选用头孢类抗生素等。
- 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患者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搏细数、心音低钝、大汗淋漓、烦躁不安,乃至谵妄、昏迷等表现。还可能并发肺炎、脑膜炎、心包炎等脏器炎症性疾病。
- 预后:本病好发于儿童和老年体弱者,经早期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患者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