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急性右心衰主要由以下疾病引发:
-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右心室心肌大面积坏死,导致收缩功能严重受损。
- 急性肺栓塞:大面积肺动脉血栓阻塞,使右心后负荷骤增,引发右心室扩张和衰竭。
- 三尖瓣病变:如三尖瓣关闭不全或狭窄,导致右心房压力升高。
- 其他诱因:如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等,可能通过增加胸腔压力间接影响右心功能。
二、典型症状
-
体循环淤血表现:
- 颈静脉怒张:右心房压力升高导致颈静脉充盈、扩张。
- 肝脏肿大:肝淤血引起右上腹压痛,肝功能异常。
- 下肢水肿:对称性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
- 胸腹水:胸腔或腹腔积液,表现为呼吸困难、腹胀。
-
低血压与器官灌注不足:
- 低血压休克:血压显著下降,伴尿量减少、四肢湿冷、意识模糊。
- 发绀:因血氧不足导致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
呼吸系统症状:
- 呼吸困难: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端坐呼吸、张口呼吸。
三、并发症
- 心源性休克:因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全身组织灌注不足。
- 多器官功能障碍:如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等。
- 电解质紊乱:利尿治疗不当或心功能恶化可能引发。
四、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
- 肺栓塞:需溶栓(如阿替普酶)或手术取栓。
- 右心室梗死:需开通血管(如介入治疗)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三尖瓣病变:需手术修复或置换。
-
对症支持治疗:
- 扩容与强心:快速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浆,必要时使用多巴胺等强心药。
- 利尿与扩血管:减轻体循环淤血,但需谨慎使用以避免低血压。
- 吸氧与镇静:缓解呼吸困难及焦虑。
五、预后与注意事项
- 死亡率:约5%~17%,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 预防:控制冠心病、深静脉血栓等基础疾病,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肺栓塞。
若出现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