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小肠炎症性疾病,其特点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主要表现为小肠的节段性出血和坏死。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详细说明:
1. 定义与病因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爆发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感染因素:C型产气荚膜杆菌(Welchii杆菌)产生的B毒素被认为是直接原因,这种毒素可导致肠道组织坏死,形成坏疽性肠炎。
- 饮食因素:进食被污染的肉类食品、饮食习惯突然改变(如大量摄入甘薯等)可能诱发该病。
- 其他诱因:受凉、劳累、肠道蛔虫感染及营养不良等也可能是诱发因素。
2. 主要症状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的症状多样且严重,典型表现包括:
-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脐周或左上腹的阵发性绞痛,后转为持续性疼痛,可遍及全腹。
- 腹泻与便血:腹泻次数多(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初为糊状或黄水样,后转为血便,可为暗红色或“洗肉水样”,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
- 恶心呕吐:常伴随腹痛出现,呕吐物可为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
- 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发热、寒战、乏力、面色苍白等,严重者可能出现中毒性休克。
3. 诊断方法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医生可作出诊断:
- 病史:患者多有进食不洁饮食或相关诱因。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 便常规:暗红或鲜红色,镜下见大量红细胞。
- 影像学检查:腹部平片可显示肠麻痹、肠扩张或肠壁间气体等。
4. 治疗方案
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辅以必要的手术治疗:
- 非手术疗法:
- 禁食与休息:患者需卧床休息,禁食水,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饮食。
- 支持疗法: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酸中毒)及补充营养。
- 抗生素:控制肠道感染,常联合使用两种抗生素。
- 糖皮质激素:减轻中毒症状,但需注意其可能加重出血和肠穿孔的风险。
- 手术治疗:
- 在出现肠坏死、肠穿孔、严重肠梗阻或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进行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5. 预防措施
为预防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建议: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或变质的食物。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
- 提高免疫力,改善营养不良状况。
如果您有更多疑问或症状持续,请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