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临床表现:
- 腹痛:起病急骤,多位于脐周或中上腹,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
- 腹泻与便血:腹痛后出现腹泻,粪便初为糊状,逐渐转为黄水样、血水样或果酱样,甚至呈鲜血状,常伴有恶臭。
- 呕吐:常与腹痛、腹泻同时发生,呕吐物可为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
- 全身症状:发热(38-39℃)、寒战、乏力,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意识模糊等中毒症状。
- 腹部体征:腹胀、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肠麻痹或腹膜炎体征。
治疗原则:
- 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常用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及支持治疗。
- 手术治疗:适用于肠穿孔、严重肠坏死、反复大量出血或肠梗阻等并发症患者,术式包括肠切除吻合术、肠造瘘术等。
预后与预防:
- 预后:轻症患者经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但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非手术病死率5%-20%,手术病死率12%-30%)。
- 预防: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肉类;合理膳食,减少高脂、辛辣食物摄入;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
若出现剧烈腹痛、血便、休克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