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毛霉病(Pulmonary Mucormycosis),也称为肺毛霉菌病或肺接合菌病,是一种由毛霉目中的真菌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这类真菌包括根霉菌属(Rhizopus)、毛霉菌属(Mucor)和犁头霉菌属(Absidia)等,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土壤、腐败的有机物以及空气中。
病因与易感因素
肺毛霉病通常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中,尤其是那些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白细胞减少症、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患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接受器官移植或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也是高危人群。这些条件削弱了机体对真菌孢子的防御能力,使得吸入的孢子能够在肺内生长繁殖并引发感染。
临床表现
肺毛霉病的临床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可能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等。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致命性的大咯血。影像学检查常显示肺结节、楔形实变、空洞或反晕轮征等特征。这些影像学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背景和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诊断
确诊肺毛霉病依赖于从病变部位获取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和培养,或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典型的粗大无隔膜分枝菌丝。由于毛霉菌在常规细菌学培养基上不易生长,因此准确的诊断往往较为困难,有时只能通过尸检确认。
治疗
治疗肺毛霉病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首选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制剂,有时会联合氟胞嘧啶(5-FC)以增强疗效并减少毒性。对于局限性的病变,手术切除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控制基础疾病和去除诱因同样至关重要,例如纠正糖尿病患者的酸中毒状态。
预后
尽管采取了积极的治疗措施,肺毛霉病的预后仍然较差,未经治疗的病例死亡率极高,即使经过及时治疗,病死率依然高达50%以上。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但该病的侵袭性和快速进展特性给医疗团队带来了巨大挑战。
肺毛霉病是一种罕见但极其危险的肺部真菌感染,要求高度警惕和迅速反应以挽救患者生命。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对该病的认识不断加深,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策略也在持续发展中。对于高风险人群而言,预防措施如避免接触潜在污染源、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