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通气与氧疗
急性期需通过机械通气(如BiPAP模式)维持足够气体交换,降低气道压力和潮气量。慢性期需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通过鼻导管或面罩提供稳定氧疗,确保血氧水平正常。 -
药物治疗
- 肺表面活性物质:如贝塔-七叶皂苷钠,可改善肺泡稳定性,减少呼吸窘迫,尤其适用于早产儿。
- 糖皮质激素:短期小剂量使用(如地塞米松)可降低呼吸机参数,帮助撤机。
- 利尿剂:如呋塞米,用于缓解肺水肿,但需严格监测电解质。
-
营养与液体管理
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控制液体摄入量及钠盐,预防肺水肿。生后1周出现呼吸机依赖或肺水肿时,可联合利尿剂治疗。 -
辅助治疗
- 体位管理:定期调整卧姿(如侧卧),促进分泌物排出,改善通气。
- 环境控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刺激,预防感染。
提示: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应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就医调整方案。目前尚无快速根治方法,需综合管理以促进肺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