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腺病毒性肺炎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病因如下:
- 病原体感染: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 DNA 病毒,属于腺病毒科。人类腺病毒分为 A-G 共 7 组,42 个血清型,多数可以引起人类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及眼部感染等。引起儿童肺炎最常见的为 3、7 型,其次为 11、21、14 型等。
- 传播途径
- 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如患儿咳嗽、打喷嚏时,含有腺病毒的飞沫会在空气中传播,健康小儿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 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从而感染腺病毒。
- 粪 - 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也可能感染腺病毒。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病毒可能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给小儿。
- 易感人群:6 个月以上的婴儿和学龄儿童,尤其是 2 岁以下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腺病毒感染引发肺炎。患慢性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损者(如器官移植、HIV 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等)也更易发生重症腺病毒性肺炎。
小儿腺病毒性肺炎的发生还可能与季节和环境因素有关。腺病毒感染可常年流行,我国北方多见于冬春两季,南方多见于春夏季,在一些密闭、拥挤和潮湿的环境,如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常可引起暴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