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是一种心律失常疾病,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定义与发生机制
-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起搏点是窦房结,它能规律地发出电信号,使心脏正常跳动。而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是指心房内的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其频率超过了窦房结的频率,从而控制心脏的节律,取代窦房结成为心脏的主导起搏点。
病因
- 器质性心脏病:这是常见原因之一,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肌受损、心脏结构改变,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使得心房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异常升高。
-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儿茶酚胺等,可能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例如,洋地黄类药物使用过量时,会增强心肌的自律性,容易引发心律失常。
- 其他因素:电解质紊乱(如血钾异常)、酸碱平衡失调、缺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干扰心脏的正常电生理功能,促使心房异位起搏点活跃,引发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
临床表现
-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做心电图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黑矇、晕厥,甚至导致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后果。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心律加快的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患者本身的心脏功能等因素。
诊断
-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来诊断。在心电图上,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具有典型的表现,如 P 波形态与窦性 P 波不同,P - R 间期通常大于 0.12 秒,心房率一般在 60 - 140 次 / 分钟之间等。
治疗
- 病因治疗:这是关键的一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控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心肌供血,治疗心肌炎以消除心肌炎症,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有助于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 心律失常的处理: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只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但如果患者症状明显,或伴有其他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控制心律,如 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以减慢心率,改善症状。在少数情况下,如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危及生命时,可能需要考虑采用电复律、心脏起搏器植入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一般预后较好,但若不及时治疗原发病,可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脏功能损害。患者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