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是一种心脏瓣膜疾病,主要影响主动脉瓣的功能。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其主要功能是在心脏收缩时打开,让血液从左心室流入主动脉,而在心脏舒张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回左心室。
病因
-
先天性因素:
- 单叶式、二叶式或三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其中单叶式出生时即存在狭窄,二叶式和三叶式在儿童期可能无明显狭窄,但随年龄增长,瓣叶结构退行性变,导致瓣口狭窄和关闭不全。
-
后天性因素: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后,引起主动脉瓣的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和逐渐钙化,导致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 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瓣膜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和钙化,瓣叶融合,瓣口狭窄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伴有关闭不全。
病理生理改变
主动脉瓣狭窄后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收缩期左心室阻力增加,导致左心室收缩力增强以提高跨瓣压力阶差,维持静息时正常的心排血量。长期如此,逐渐引起左心室肥厚,导致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舒张末期压力升高。运动时心排血量增加不足,严重狭窄时,跨瓣压力阶差降低,心排血量减少,引起心肌供氧不足、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
临床表现
- 呼吸困难:早期在体力活动时出现,随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发生,主要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部淤血所致。
- 心悸:心跳不规律、心跳过快或过强。
- 胸痛:多为心前区的压榨性疼痛,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
- 头晕和乏力:由于心脏射血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
- 晕厥:当心脏输出量严重不足时,可能会导致脑部突然缺血,引起短暂的意识丧失。
- 心力衰竭:表现为水肿、腹胀、咳嗽、咳痰等,是病情严重时的并发症。
治疗
-
内科治疗:
- 适当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定期随访和复查超声心动图。
-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可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和利尿剂,但需注意防止容量不足。
- 砂酸酯类药物可缓解心绞痛症状。
-
手术治疗:
- 经皮穿刺主动脉瓣球囊分离术:适用于儿童和青年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不能耐受手术者、重度狭窄危及生命等情况。
- 直视下主动脉瓣交界分离术: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且无钙化的患者。
- 人工瓣膜替换术:适用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施行手术远期疗效较好,手术死亡率较低。
-
日常保养: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控制血压、血糖等慢性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