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主要病因: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反流性食管炎等胃部疾病相关,少数由食管狭窄、胃癌等引起。
- 机制:胃部病变通过神经反射(如迷走神经刺激)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或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心血管症状。
2. 典型症状
- 消化系统症状:上腹痛、反酸、嗳气、胃胀等。
- 心血管症状:
- 心前区隐痛或不适,类似心绞痛,但疼痛与活动无关,持续数秒至数小时不等。
- 胸闷、气短,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但解痉止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可缓解。
- 疼痛多无诱因,心电图检查通常正常,少数出现ST-T改变或心律失常。
3. 诊断与鉴别
- 诊断:需结合胃镜、消化道造影等检查确认胃部原发病,排除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
- 鉴别:易与心绞痛、心肌梗死混淆,但胃心综合征的心血管症状随胃病缓解而消失,且扩冠药物无效。
4. 治疗与管理
- 药物治疗:
- 胃部疾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等。
- 心血管症状:短期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缓解心绞痛。
- 手术治疗:仅用于胃溃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 生活方式:戒烟酒、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绪稳定。
5. 预后
多数患者通过积极治疗胃部疾病可缓解症状,预后良好,但需警惕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伴胃部不适,建议尽早就医排查,避免误诊为单纯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