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高危因素
- 解剖因素:肠袢过长(如小肠、乙状结肠系膜冗长)或术后粘连等解剖异常是潜在基础。
- 外在诱因:
- 饱餐后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常见于青壮年小肠扭转);
- 长期便秘、体位突然改变(多见于中老年乙状结肠扭转);
- 肠道肿瘤、蛔虫团等占位性病变。
典型症状
- 突发剧烈腹痛:多为持续性绞痛,可放射至腰背部,早期集中在上腹或脐周;
- 呕吐与停止排气排便:因肠梗阻导致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
- 腹胀:乙状结肠扭转时腹胀显著且呈不对称性;
- 休克风险:若肠坏死引发腹膜炎,可迅速出现感染性休克。
治疗原则
- 保守治疗:
- 禁食、胃肠减压以缓解梗阻;
- 手法复位(如小肠扭转可尝试俯卧位逆时针揉腹)。
- 手术治疗:
- 肠管未坏死时复位并切除冗长肠段;
- 肠坏死需切除坏死部分,必要时行造口术。
风险提示
肠扭转属于急腹症,若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日常应避免饱餐后剧烈运动,定期排查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