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是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一种类型,由远端肾小管泌氢功能障碍导致,以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为特征。以下是综合信息整理: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该病属于远端肾小管功能异常,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无法正常分泌氢离子,导致尿液酸化障碍(尿pH>6)和体内酸性物质堆积,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原发性病因与遗传相关(如常染色体隐性/显性遗传),继发性可因自身免疫病(如干燥综合征、狼疮)、慢性肾病、药物损伤等引起。
二、主要临床表现
- 酸中毒症状:恶心、呕吐、乏力、呼吸深快(代偿性过度通气)。
- 电解质紊乱:
- 低钾血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腹胀。
- 低钙血症:抽搐、骨痛,儿童可表现为佝偻病或骨骼畸形。
- 生长发育异常:儿童患者常见生长迟缓、多饮多尿、肾钙化或肾结石。
三、诊断依据
- 实验室检查:
- 血生化:高氯、低钾、低钠、低钙,阴离子间隙正常。
- 尿液检查:pH>5.5(尤其在酸中毒时仍无法酸化)。
- 功能试验:氯化铵负荷试验阳性(尿pH无法降至5.5以下)。
四、治疗与管理
- 纠正酸中毒:口服枸橼酸钠/碳酸氢钠,需长期维持。
- 补充电解质:枸橼酸钾纠正低钾血症,钙剂联合维生素D改善骨代谢。
- 预后:及时治疗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肾性骨病),但需终身间歇性治疗。
五、并发症风险
未规范治疗可能导致肾结石、肾钙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
(注:回答内容结合了不同网页中关于发病机制、症状、诊断和治疗的交叉描述,未重复引用单一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