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星瓢虫的介绍
十四星瓢虫(Calvia quatuordecimguttata)是鞘翅目瓢虫科昆虫,体宽3.8-4.5毫米,一个鞘翅上有7个奶白色的斑点,背面黑色有光泽。
十四星瓢虫的分布
十四星瓢虫主要分布在北京、吉林、甘肃、陕西、湖北、四川、西藏等地,以及日本,俄罗斯至欧洲,北美。
十四星瓢虫的生物学习性
生活史
瓢虫是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 卵:通常是卵形或纺锤形的,颜色从浅黄色到红黄色。
- 幼虫:卵孵化后,小幼虫会停在卵壳上,随后分散觅食。通常有3次蜕皮而把幼虫分为4个龄期。
- 蛹:多数裸露,即在化蛹时把幼虫的蜕皮壳蜕在与基质相粘的一端。
- 成虫:刚羽化成虫的鞘翅非常柔软,浅色而无斑纹。鞘翅上的斑纹逐渐出现。
觅食
捕食性瓢虫成虫寻找猎物的过程中由下列步骤组成:寻找适宜的生境即猎物的寄生植物,然后在植物上寻找猎物,抓住并捕食。
十四星瓢虫的经济意义
十四星瓢虫是一种捕食性天敌,主要捕食对象为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等害虫,对庄稼等作物没有伤害,因此被称为益虫。在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中,对于保持害虫与植物之间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区分瓢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瓢虫的食性决定了它是益虫还是害虫。
- 捕食性瓢虫(益虫):上颚有基齿,表面光滑无毛;口器均为咀嚼式。它们以蚜虫、介壳虫等害虫为食。
- 植食性瓢虫(害虫):上颚无基齿,表面无光泽,有细毛。它们以农作物的叶子为食。
- 菌食性瓢虫(益虫):以真菌(如白粉病菌)为食。
判断瓢虫的食性必须根据它的口器的构造,不能单单从外表(如背上有几颗星)来判断。
结论
十四星瓢虫属于捕食性瓢虫,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等害虫,对人类的庄稼等作物没有伤害,所以它是益虫。(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点击图片链接可以访问原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