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难以根治,药物治疗主要是为了缓解症状、减少发作频率、改善生活质量以及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
-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但可能有胃肠道不适、出血等副作用。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使用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替代。
- 抗凝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来发挥抗凝作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血。
- 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还能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用时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
- 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可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作用机制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同时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单硝酸异山梨酯作用时间较长,可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需注意合理用药。
- β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可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不过,可能会引起心动过缓、低血压、乏力等不良反应,对于有严重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老年人需慎用。
-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地尔硫䓬等,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增加心肌供血,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还可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常见副作用有头痛、面部潮红、下肢水肿等。
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合并疾病、肝肾功能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还需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等,并定期到医院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