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青春期延迟指女孩在14岁周岁后仍未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如乳房发育、阴毛生长等)或16岁仍无月经初潮的异常发育状态,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该病症根据病因可分为以下两类:
-
低促性腺激素性青春期延迟
由下丘脑或垂体功能障碍导致促性腺激素(FSH、LH)分泌不足,常见于先天性缺陷(如Kallmann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类患者可能伴随嗅觉障碍、四肢细长等特征。 -
高促性腺激素性青春期延迟
因卵巢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导致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常见于特纳综合征(染色体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性腺疾病。
致病因素包括:
- 遗传因素:家族史或基因突变(如Kallmann综合征、特纳综合征);
- 营养异常:长期营养不良、过度节食或肥胖影响激素分泌;
- 全身性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严重贫血等干扰代谢功能;
- 心理压力:学业负担过重、情绪波动等可能抑制下丘脑功能;
-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病等导致激素失衡。
青春期延迟可能伴随骨骼生长延迟、心理自卑等问题,需通过激素检测、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或调整生活方式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