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偿性多汗症的后遗症
代偿性多汗症(Compensatory Hyperhidrosis)是一种由于身体某一部位的汗腺功能丧失后,其他部位的汗腺为了补偿而过度活跃的现象。这种病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不便,包括但不限于皮肤问题、心理压力增加等。以下是关于代偿性多汗症可能带来的后遗症的详细信息。
皮肤问题
代偿性多汗症可能导致皮肤问题,如毛囊炎、继发性和先天性多汗症。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
心理影响
长期不正常的出汗可能会导致个人心理负担加重,压抑而引起心理疾病发生。
手术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如手汗症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代偿性多汗作为后遗症。手汗症手术后可能会发生代偿性流汗,也就是原先由手排出的汗水改由其它部份排出。一般术后手掌几乎完全无汗,手臂、腋窝、头脸部出汗大幅减轻,腹背部,大腿出汗手术后可能会增加。这种情形在炎夏较明显,一般而言并不会构成太大的困扰,仅有少数的病患对代偿性流汗难以忍受。
其他并发症
代偿性多汗症的并发症还包括心血管心内膜炎、淋巴瘤、甲亢、系统性血管炎、嗜铬细胞瘤、类癌综合征、撤药反应、自主功能失控等慢性传染病。
治疗方法
对于代偿性多汗症的治疗,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和针灸等。药物治疗方面,可以使用镇静剂如地西盘、苯巴比妥、氯丙嗪、利舍平等,以及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溴丙胺太林等。中医治疗可以采用辨证用药,如湿热内阻型和偏虚型的治疗方案。针灸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治疗,如上身出汗选择列缺、曲池,下身出汗选择三阴交、血海、太溪,面部出汗选择大椎、通天等。
结论
代偿性多汗症确实可能带来一些后遗症,包括皮肤问题、心理影响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如手汗症手术后的代偿性多汗。这些后遗症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