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踏青的习俗。
踏青,是指春日郊游,也称 “踏春”。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唐代宗曾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往郊外踏青:“大历二年二月壬午,(代宗)幸昆明池踏青”。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
如今,每到清明前后,人们也会纷纷走出家门,到郊外欣赏春色、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许多人会选择和家人、朋友一起去公园、郊外、山区等地游玩,进行野餐、放风筝、赏花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