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清明祭扫使用鲜花而非纸花,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环保与可持续性
- 可降解无污染
鲜花自然降解后不会残留有害物质,而纸花多含塑料成分,难以分解,长期堆积易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 - 减少火灾风险
纸花焚烧或燃放鞭炮易引发山火,鲜花祭祀全程无明火,更安全。
二、文化与情感表达
- 传统文化契合
白菊、黄菊等传统祭扫花卉象征哀思与怀念,符合清明节“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 - 个性化与仪式感
鲜花可根据逝者生平定制(如玫瑰、康乃馨等),兼具自然美感和情感深度,而纸花多为工业化生产,缺乏独特性。
三、政策与社会倡导
- 政府推广活动
多地民政部门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免费提供鲜花并引导文明祭扫。 - 低碳理念普及
绿色祭扫被纳入移风易俗政策,如沈阳“生命礼赞广场”等创新纪念形式,推动社会形成新风尚。
四、经济与便利性
- 成本可控
鲜花价格稳定且选择多样(如菊花单价约50元/束),而纸花加装饰品的综合成本更高。 - 便捷性提升
鲜花易携带、无需复杂布置,尤其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五、生态与生命教育
- 与自然和谐共生
鲜花祭祀呼应清明节“万物复苏”的节气特征,传递对生命的敬畏与循环认知。 - 代际传承意义
通过鲜花替代纸花,可向年轻一代传递环保理念,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总结
鲜花祭扫在环保性、文化内涵、安全性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均优于纸花,且能更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各地政府和民间组织正通过活动推广、价格调控等方式推动这一转变,建议市民优先选择鲜花以践行文明祭扫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