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病因
遗传性基因缺陷导致α-岩藻糖苷酶活性缺失,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亲结婚或家族史会增加患病风险。 -
分型与症状
根据发病年龄分为三型:- Ⅰ型(幼儿型,重型):1岁内发病,表现为智力/运动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肿大、特殊面容(鼻梁宽平、眼距宽等),多于10岁内死亡。
- Ⅱ型(幼儿型,轻型):1-2岁发病,症状较Ⅰ型轻,但仍有发育迟缓和神经系统异常。
- Ⅲ型(成人型):成年后发病,症状较轻,以皮肤血管角质瘤(针尖状蓝褐色皮损)为特征。
-
诊断
- 实验室检查:血液淋巴细胞空泡、汗液氯化物/钠升高、尿液含岩藻糖低聚糖。
- 影像学:X线显示多发性骨发育不良、腰背部侧弯。
- 基因检测:确认FUCA1基因缺陷是确诊关键。
-
治疗
目前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 骨骼畸形通过手术矫正;
- 感染用抗生素控制(如青霉素、头孢类);
-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延缓病情,但国内应用较少。
预后与预防
- 预后:Ⅰ型患儿多在10岁内死亡,Ⅲ型预后较好;早期干预可延长生存期。
- 预防:避免近亲结婚,婚前/产前遗传咨询及基因筛查是关键。
若出现智力发育迟缓、反复感染或皮肤血管角质瘤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