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因素:病毒(如轮状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寄生虫感染是常见原因,可能导致蛋花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
- 非感染因素:
- 喂养不当:如奶粉浓度过高、过早添加辅食或乳糖不耐受(无法消化母乳/奶粉中的乳糖)。
- 过敏或饮食问题:对牛奶、大豆等食物过敏,或母亲饮食不当(如摄入易过敏食物)。
- 腹部受凉或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异常。
典型症状包括:
- 大便次数增加(每日数次至十余次);
- 大便稀薄、水样或含泡沫;
- 可能伴随腹胀、呕吐、发热、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
应对建议:
- 轻度腹泻: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注意补液(如口服补液盐)。
- 调整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乳糖不耐受者可更换无乳糖奶粉。
- 药物辅助: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道黏膜,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菌群平衡。
- 及时就医:若出现脱水(如尿少、皮肤弹性差)、持续发热或血便,需立即就诊。
注意: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除非明确细菌感染),且腹泻期间不需禁食,但需避免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