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病机
多因外感热邪、情志不畅或饮食不节,导致肝胆疏泄失常、湿热壅滞,属实证。病位在胆,常涉及肝、脾、胃等脏腑。
2. 典型症状
- 消化系统:右胁或两胁疼痛、恶心呕吐、食少腹胀、口苦咽干、黄疸(皮肤及巩膜发黄)、小便短黄赤。
- 全身症状:寒热往来(类似感冒发热)、头痛眩晕、易怒、耳聋、鼻流浊液。
- 舌脉表现:舌红苔黄,脉弦数。
3. 现代医学关联
可能对应急性胆囊炎、急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等疾病。
4. 中医分型与调理
- 脾胃虚弱型:食欲不振、腹胀,需健脾清热利湿。
- 肝胃不和型:胸胁胀满、反酸,宜疏肝和胃。
- 胆热犯胃型:口苦呕吐,需清胆降逆。
- 胃阴不足型:口干舌红,应养阴清热。
5. 预防与治疗建议
- 饮食:清淡为主,多食绿豆、冬瓜等清热食物,忌辛辣油腻。
- 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肝郁化火。
- 治疗:中医常用蒿芩清胆汤等方剂清泄少阳,严重时需结合抗生素或手术。
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