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特点
- 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35岁以上)、血管畸形(35岁以下)、心源性栓塞(如房颤、卵圆孔未闭)及感染/非感染性血管病变(如动脉炎、夹层动脉瘤)
- 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高脂血症、熬夜及不良生活习惯
2. 临床表现
- 突发局灶性神经缺损:单侧肢体无力/麻木(常见于血栓形成)、言语不清/失语(语言中枢受损)、视力模糊/偏盲(视觉通路受累)
- 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约30%患者)、意识障碍(严重病例出现昏迷)
- 特殊体征:偏头痛性卒中(伴典型偏头痛发作)、心脏杂音(心源性栓塞提示)
3. 诊疗要点
- 急性期治疗: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如rt-PA),必要时血管内介入取栓
- 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
- 鉴别诊断:需与脑出血区分(后者多伴高血压病史、意识障碍更重,CT显示高密度影)
4. 预后特征
- 致残率高达50%,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 年复发率低于1%,但心理障碍(如抑郁)普遍影响生活质量
- 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脑部影像学筛查
该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需通过健康管理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