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溢(或乳溢症)是一种以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乳房异常分泌液体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属于乳腺分泌异常的临床表现。其具体特征及关联疾病如下:
一、核心定义与分型
- 生理性乳溢
发生于妊娠期、哺乳期或断奶后半年内,与激素水平自然波动相关,通常无需治疗。 - 病理性乳溢
表现为非生理状态下的持续性或间歇性溢液,可能伴随闭经、月经紊乱等症状,需医学干预。
二、主要病因与疾病关联
- 内分泌系统异常
- 垂体病变:如泌乳素瘤导致泌乳素异常升高。
- 甲状腺/肾上腺疾病:激素代谢紊乱间接影响乳腺功能。
- 乳腺疾病
- 良性病变:乳腺导管扩张症(溢液多为棕黄色或血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血性溢液常见)。
- 恶性病变:乳腺癌(血性、浆液性或水样溢液)。
- 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或激素类药物可能干扰泌乳素分泌。
三、典型症状与伴随表现
- 溢液性质:多为乳白色、淡黄色或血性液体,按压乳房后可能加重。
- 伴随症状:闭经、月经不调、乳房肿块、不孕等,部分患者出现乳房疼痛或红肿(如合并乳腺炎)。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血清泌乳素测定筛查内分泌异常。
-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乳腺导管造影或垂体MRI排查肿瘤。
- 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调节泌乳素水平。
- 手术/放疗:适用于垂体大腺瘤或恶性乳腺肿瘤患者。
五、注意事项
出现非生理性乳溢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挤压乳房导致感染或延误恶性疾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