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需规范操作
混凝土隔天浇筑在特定条件下是可行的,但需注意以下关键事项:
一、允许隔天浇筑的情况
- 施工缝处理规范
若因施工需要分阶段浇筑(如梁板与柱子交接处),需按规范设置施工缝。施工缝应凿毛处理,清理浮浆和松散物,并涂抹界面剂或铺贴钢丝网,确保上下层混凝土有效粘结。
- 温度控制要求
-
高温环境(>30℃) :间歇时间不得超过1.5小时,需采取综合蓄热法保温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超过15℃。
-
低温环境(<10℃) :可延长至2.5小时,但需加强保温措施。
二、注意事项
- 避免冷缝产生
若间歇时间过长,未采取有效保温措施,会导致冷缝。冷缝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抗剪和抗拉强度,需通过凿毛、刷界面剂等方式处理。
- 材料与施工配合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可分层浇筑(如C35P6与C35),但需确保各层强度等级匹配。
-
高温天气应加快施工节奏,低温天气需延长养护时间。
- 规范操作要求
-
模板需保持湿润,避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
-
振捣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确保混凝土密实性。
三、特殊情况处理
-
冬季施工 :优先选择气温较高的时段浇筑,分层厚度≤400mm,采用综合蓄热养护。
-
复杂结构 :如梁柱节点,需专项设计施工方案,确保结构受力安全。
混凝土隔天浇筑可行,但需严格把控施工缝处理、温度管理和材料配合,确保结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