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离析现象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搅拌、运输、浇筑过程中,由于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骨料下沉,导致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粗骨料与砂浆相互分离,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在拌合物的底部,或粗骨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
- 水泥因素 :
-
水泥细度的变化:水泥颗粒越细,活性越高,需水量也越大,影响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可能导致离析。
-
水泥含碱量的变化:碱含量对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影响大,含碱量降低可能引起离析。
-
水泥保管与存放时间: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会降低水泥颗粒的表面能,削弱减水剂的吸附,导致离析。
- 外加剂因素 :
- 减水剂掺量过大:可能导致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坍落度大于出机时的坍落度,产生离析。
- 骨料因素 :
-
集料最大粒径过大:粗骨料容易沉降到底部,导致离析。
-
粗骨料比例过高:粗骨料过多会加重离析现象。
- 拌合物状态 :
- 拌合物过干或过稀:水分上浮或下沉,导致离析。
混凝土离析的危害
-
影响施工性能 :离析会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造成粘罐、堵管,影响工期,降低经济效益。
-
降低结构质量 :离析会导致混凝土硬化后出现蜂窝、麻面、薄弱夹层等质量缺陷,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预防和控制措施
-
严格控制配合比 :确保配合比计量准确,控制好坍落度,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能超过2m,必要时可使用溜槽、溜筒等辅助工具。
-
选择合适的外加剂 :合理使用减水剂,避免掺量过大导致离析。
-
控制骨料质量 :选用合适的骨料,控制最大粒径和比例,避免粗骨料过多或过少。
-
注意拌合物状态 :确保混凝土拌合物在搅拌、运输、浇筑过程中保持均匀,避免过干或过稀。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混凝土的离析现象,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结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