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强修补体系
关于混凝土柱漏振修补方案,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信息,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程概况
混凝土柱因漏振出现孔洞、蜂窝麻面等缺陷,需通过补强处理恢复结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抗压强度≥50MPa的要求。
二、处理原则与依据
-
可操作性 :确保新旧混凝土界面粘接良好,无空鼓开裂,施工便捷、经济合理;
-
耐久性 :修复材料需满足≥50MPa抗压强度,抵抗动载冲击;
-
外观一致性 :通过界面处理剂和修补材料保持结构外观统一。
三、材料选择
-
界面粘胶 :工程师®B9永久性界面粘胶(符合JC/T907-2002标准);
-
修补材料 :工程师®A3耐久性高强修补料(CECS18:2000)和工程师®A2耐久性薄层修补料。
四、处理步骤
- 基层处理
-
凿除漏震缺陷部位的疏松混凝土至坚硬混凝土处,清理浮浆和灰尘;
-
对露筋部位清理后,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补捣实。
- 界面处理
-
在修补区域涂抹工程师®B9永久性界面粘胶,增强新旧混凝土粘接力;
-
等待粘胶固化后,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测试。
- 修补施工
-
采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孔洞或蜂窝麻面,分层振捣密实;
-
混凝土终凝后7天进行二次浇筑,确保无空鼓。
- 质量验收
-
修复区域需通过抗压强度测试(≥50MPa)和外观检查(无裂缝、空鼓);
-
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五、注意事项
-
混凝土水灰比控制在0.5以内,掺加膨胀剂防止开裂;
-
修补期间需保持施工环境湿润,避免二次污染;
-
对于严重缺陷(如贯穿性裂缝),需采用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或更换柱子。
通过以上方案,可有效恢复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确保结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