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癫痫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以及癫痫发作的控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和建议:
孕前咨询和准备
-
药物调整:
- 长期无发作者应将药物减量至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加强防护。
- 仍有发作者应与神经科医师协同调整药量,控制发作后再妊娠。
-
用药原则:
- 尽可能使用单一药物。
- 大发作者首选苯巴比妥作为长期用药;小发作者可选用卡马西平或扑米酮,无效时再考虑换用苯妥英钠或乙琥胺等。
- 禁用三甲双酮或丙戊酸钠等明显致畸药。
- 长期使用苯巴比妥或苯妥英钠应补充维生素D及叶酸。
孕期管理
-
补充维生素D及叶酸:预防药物引起的维生素缺乏。
-
监测胎儿发育:
- 妊娠18~24周行B超筛查胎儿畸形。
- 有条件者可行超声心动检查以排除先天心脏畸形。
- 采用妊娠图或隔期B超监测胎儿生长发育。
- 妊娠30~32周后,若有宫内缺氧高危因素者应及时进行胎心监护。
-
抗癫痫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 说服并监督患者按规定服药。
- 不得任意变动原来的有效方案。
- 酌情监测血药浓度,能测定游离药物的浓度更好,以维持最低有效剂量,预防发作。
- 早孕反应严重者采用缓释胶囊于每晚投药,有助于维持血药浓度。
-
预防新生儿出血:
- 长期服用苯巴比妥或苯妥英钠者可致胎、婴儿体内维生素K依赖性的凝血因子缺乏。应于妊娠34周始给予维生素K1 10mg,1次/d,以防止新生儿出血。
-
癫痫大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
-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与外伤。
- 原使用抗癫痫药物者应取血测血药浓度。
- 首选地西泮(安定)10mg缓慢静推,隔15~20min可重复应用,总量不超过30mg。
- 连续发作时,还可加用苯妥英钠200~30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缓慢静脉推注。
- 必要时30min后可再注射100mg。
- 发作不止时还可用异戊巴比妥钠300~500mg溶于注射用水10ml内,缓慢静注,一旦出现呼吸抑制则应停止。
- 上述处理仍不能控制时可采用副醛或全身麻醉。
分娩期管理
-
分娩方式:除有产科指征外应阴道分娩。
-
产程中用药:
- 孕期未用维生素K者,临产后应给维生素K1 10mg肌内注射。
- 抗癫痫药物宜经静脉或肌肉给予,产程长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
新生儿娩出后:留脐血测凝血酶原时间,予维生素K肌内注射,检查新生儿有无畸形。
产后处理
-
药物调整:不可立即将药物减量,应定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调整药量。
-
母乳喂养:接受药物治疗的癫痫产妇可以进行母乳喂养,因为药物在乳汁中的含量远低于母血中的浓度。
-
避孕:可以采用工具或节育器。
新生儿的特殊问题
-
新生儿凝血障碍:发生于生后24h内,严重者致命。产后24h内要严密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出血情况,定时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有助于诊断。
-
药物撤退综合征:妊娠晚期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或扑米酮者,婴儿对药物常发生依赖。有20%左右的婴儿于生后1周内表现兴奋、不安静、啼哭、震颤或入睡困难等,然并不抽搐,通过加强护理可以渡过此阶段。
-
长期随访:了解身体、精神及智力等的发育情况。
以上治疗方法和建议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