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下为综合说明:
一、定义与概述
-
基本概念
该病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主要累及支气管黏膜及气管,临床表现为急性炎症反应。
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作为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的并发症出现。 -
发病特点
婴幼儿群体(尤其是2岁以下)发病率较高,且症状较重,寒冷季节或环境空气污浊时易发。
二、病因与诱发因素
-
主要病原体
以病毒为主(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部分病例可能混合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或支原体感染。 -
诱发因素
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气候变化、被动吸烟或公共场所暴露等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以咳嗽、咳痰为主,初期为干咳,逐渐出现黏液或脓性痰;常伴发热、呼吸急促,重症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或犬吠样咳嗽。 -
伴随体征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啰音,部分患儿因喉部水肿出现声音嘶哑。
四、诊断与检查
- 诊断依据
结合临床症状,通过血常规(判断感染类型)、痰培养(明确病原体)及胸部X线(显示气管支气管炎症影像)进行确诊。
五、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
以抗感染和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祛痰药(氨溴索)、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等;细菌感染时需加用抗生素。 -
预后情况
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可在2~3周内痊愈,预后良好,但延误诊治可能进展为肺炎或中耳炎等并发症。
六、其他特点
- 传染性: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原发病毒感染(如流感)可能传播。
- 流行病学:为儿童常见病,但具体发病率数据暂无统一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