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鼠咬伤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是否中毒或感染相关疾病:
- 观察伤口情况:一般老鼠咬伤的伤口较小但较深,可能会有出血、疼痛和红肿。如果伤口周围出现明显的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甚至有脓性分泌物,这可能是伤口发生了细菌感染,不一定是中毒,但需要及时处理。若伤口周围皮肤出现发黑、坏死,或者有异常的气味,可能提示中毒或严重感染。
- 留意全身症状
- 发热:许多由老鼠传播的疾病会导致发热。如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病急,短时间内会出现畏寒、高烧,体温常常在 39℃-40℃之间;鼠疫也会引起突发高热,病情迅速恶化。
- 头痛、乏力及全身酸痛:感染出血热病毒后,患者会出现全身酸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等症状。还可能伴有乏力、疲倦等全身不适,这可能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
- 其他症状:感染鼠疫时,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及四肢痛、急性淋巴结肿大、胸痛、呼吸困难、严重全身皮肤黏膜充血或者出血、休克及心功能衰竭等症状;如果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可能是感染了某些肠道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也可能是中毒的表现。
- 关注精神状态:中毒或感染严重时,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精神状态改变。如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情况,说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仅凭症状很难准确判断是否中毒或感染了何种疾病。被老鼠咬伤后,无论是否有上述症状,都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彻底清洗伤口 15 分钟以上,再用碘伏或 75% 酒精消毒伤口。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告知医生被老鼠咬伤的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检查、诊断,必要时会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注射狂犬疫苗、出血热疫苗、破伤风疫苗,使用抗生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