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脑膜炎奈瑟菌(俗称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以下是对流脑的全面介绍:
1. 什么是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这种疾病在我国属于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2. 流脑的传播途径
流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 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产生的飞沫。
- 密切接触传播:如同睡、拥抱、亲吻、哺乳等,尤其在2岁以下婴幼儿中更易发生。
3. 流脑的主要症状
流脑的症状因病情轻重而异,但典型表现包括:
- 早期症状: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这些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被忽视。
- 典型症状:皮肤和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颈部僵硬,婴幼儿可能出现前囟隆起。
- 重症表现:意识障碍、感染中毒性休克、肢体或组织严重损伤等。
4. 流脑的预防措施
预防流脑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接种疫苗:
- 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A群、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 也可选择自费疫苗,如ACYW多糖疫苗、AC结合疫苗等。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按说明书接种。
切断传播途径: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随地吐痰。
个人卫生:
-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清洗。
- 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工具。
增强免疫力:
-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 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 特殊人群的防护
- 婴幼儿: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是流脑的高危人群,需特别关注。
- 青少年:学校中青少年感染及死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 免疫力低下者:需特别注意防护。
6. 流脑的危害
- 高病死率:流脑的病死率超过10%。
- 后遗症:约20%的患者即使治愈后也会留下严重的肢体损伤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视力、听力受损等。
总结
流脑是一种严重但可防可控的传染病,通过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尤其是高危人群,如婴幼儿和青少年,更需特别关注。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