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为主)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症状重、并发症多等特点。相较于普通感冒,流感全身症状更突出,典型表现为高热(常超过39℃)、剧烈肌肉酸痛、头痛、乏力,部分患者伴有剧烈咳嗽、咽痛等。但老年人感染后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低热、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咳嗽或意识模糊,甚至以跌倒等非典型症状起病,易延误诊治。
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且多合并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感染流感后易发展为重症,出现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显著高于青壮年。研究显示,我国每年约7.1万例老年人因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超额死亡,占呼吸道疾病死亡的80%。
预防关键措施包括:
- 接种流感疫苗(每年10-11月最佳);
- 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
- 感染后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
- 合并慢性病者需加强基础病管理。
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