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背景
该病症由奥地利泌尿学会于1994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中老年男性(通常50-65岁)因睾丸功能衰退导致的睾酮水平降低及相关症状。与女性更年期不同,男性更年期症状较轻且表现多样,因此长期未被充分认知。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激素水平变化: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减少,游离睾酮每年下降约1.2%,白蛋白结合睾酮下降1.0%,与年龄增长、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减退有关。
- 其他因素:肥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加速睾酮下降,并通过雌激素/雄激素比例失衡加重症状。
3. 主要症状
- 神经与血管症状:潮热、多汗、心悸、失眠、神经质。
- 情绪与认知障碍: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
- 体能下降:肌肉减少、腹部脂肪堆积、骨密度降低、易疲劳。
- 性功能减退:性欲降低、勃起功能障碍、射精无力等。
4. 诊断方法
- 激素检测:血清总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测定,需重复检测(间隔1周)以提高准确性。
- 临床症状评估:结合患者自我报告的四大类症状(神经、体能、性功能、心理)。
- 排除其他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5. 治疗方法
- 睾酮替代治疗:通过皮肤贴剂、口服制剂或注射补充睾酮,疗程需持续3个月以上并根据疗效调整。
- 对症治疗:针对失眠、焦虑等症状使用镇静剂或维生素类药物。
-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症状并维持睾酮水平。
6. 注意事项
- 需定期监测睾酮水平及药物副作用(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变化)。
- 中医调理(如补肾益气)可作为辅助手段,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PADAM是男性衰老过程中常见的生理变化,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并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