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毒途径与理化性质
氨气(NH₃)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和乙醇。中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也可因误服氨水或皮肤接触高浓度氨液引发。
2. 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根据接触浓度和时间分为轻、中、重三度:
- 轻度中毒:咽痛、声音嘶哑、咳嗽、流泪、鼻塞等,伴有头晕、乏力。
- 中度中毒:呼吸困难、胸闷、痰中带血、喉头水肿,肺部出现干湿啰音。
- 重度中毒:剧烈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发绀、肺水肿,甚至昏迷、休克或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因喉头水肿或支气管黏膜坏死导致窒息。
3. 急救与治疗
- 现场处理:迅速转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眼或皮肤接触需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医疗干预:吸氧、注射呼吸兴奋剂,重度患者需气管切开或机械通气。误服者可饮牛奶保护消化道,忌洗胃。
4. 常见场景与预防
氨气中毒多发生于化工生产、化肥制造、制冷系统泄漏等场景。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通风、佩戴防毒面具、定期体检(尤其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若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即脱离污染环境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