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exo
测视功能中远水平眼位的测量是评估眼睛散开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用于诊断散光相关眼位异常。以下是详细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注意事项:
一、测量方法
- 基础准备
-
使用综合验光仪或电脑验光仪确定患者远用屈光矫正度数和瞳距。
-
调整仪器至远用模式,确保镜片倾斜15-20度以产生棱镜效应(用于近距离矫正时调整)。
- Von Graefe法
-
远水平眼位测量
-
屈光矫正后,右眼前加12BI棱镜(使视标下移),左眼前加6BU棱镜(使视标上移)。
-
患者注视右下方视标,用余光追踪左上方视标,逐渐减少右眼BI棱镜度,直至上下视标垂直对齐,记录此时左眼棱镜度及方向。
-
若两次测量结果相差>3棱镜度,需重新测量。
-
远水平近眼位测量
-
近用瞳距调整后,右眼前加12BI,左眼前加6BU,方法同远水平眼位测量。
- 马氏杆法(辅助验证)
- 在综合验光仪上放置90º马氏杆(红色竖线),患者注视5米远点光源,观察左右眼视标偏斜角度,记录数据。
二、正常值范围
-
远水平眼位 :正常值为1±2exo(即-1~+2度),超出范围可能提示散开功能异常。
-
近水平眼位 :正常值为3±3exo(即-3~+3度),异常可能反映集合功能问题。
三、临床意义
-
远外隐斜(>10棱镜度) :散开过度,常见于近视眼患者,可能伴随弱视或调节问题。
-
远内隐斜(>8棱镜度) :散开不足,可能与集合过度相关,常见于远视眼或老花眼。
-
近外隐斜(>4棱镜度) :集合不足,可能影响近距离用眼舒适度。
四、注意事项
-
检测环境需光线均匀,避免阴影干扰。
-
患者需保持头部稳定,避免眼球运动影响测量结果。
-
结合其他检查(如散光测试、交替遮盖法)综合判断。
通过以上方法,可准确评估远水平眼位,为制定矫正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