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办法,综合最新官方信息整理如下:
一、监督管理法律依据
修订后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为基础,旨在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行为,保障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二、适用范围与基本要求
-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检测报告的机构,包括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
-
基本要求
机构需依法取得资质认定许可,配备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三、关键管理内容
-
资质认定与能力验证
机构需通过资质认定,并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能力验证,确保检测能力满足标准要求。
-
检测报告管理
-
报告应包含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检测人员、环境条件等必要信息;
-
若涉及分包,需明确分包机构名称及资质认定编号。
-
-
人员管理
-
关键岗位人员(如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需定期参加培训并办理变更手续;
-
检测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且熟悉检测规范。
-
-
仪器设备管理
- 仪器设备需定期检定/校准,档案信息完整,使用记录规范。
四、监督管理措施
-
双随机现场检查
市场监管部门通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对机构进行现场检查,重点关注人员资质、设备管理、报告规范性等。
-
问题整改与处罚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机构需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将依法予以处罚。
五、其他注意事项
-
机构需建立内部审核机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
检测数据需采用标准方法或经验证的非标准方法,并进行充分验证。
以上内容综合了2021年4月原办法及2025年3月修订要点,体现了监管力度的强化和监管范围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