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原与传播
- 病原体为朊病毒,一种不含核酸的异常蛋白颗粒,主要存在于病牛的脑、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
- 传播途径主要为消化道感染,牛食用含朊病毒的肉骨粉饲料是主要诱因。
2. 临床症状
- 神经症状:行为异常(离群、攻击性增强)、共济失调(后肢步态不稳、易摔倒)、感觉过敏(对触碰、光声过度敏感)。
- 全身症状:体重下降、产奶量减少、心率缓慢、呼吸加快,最终因强直性痉挛死亡,病程通常持续数周至12个月。
3. 病理特征
- 脑组织呈海绵状空泡变性,神经元消失,胶质细胞肥大,神经纤维网出现空洞,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退化。
4. 人类关联疾病
- 人类食用感染牛的脑、脊髓等组织可能引发新型克-雅氏病(vCJD),表现为痴呆、肌阵挛、共济失调,病死率接近100%。
5. 防控措施
- 全球禁止进口高风险国家牛制品,加强饲料监管,对可疑病例进行脑组织病理检测。
- 我国尚未发现病例,但持续加强口岸检疫和畜牧业监测。
疯牛病因其难以防控的传播特性和对公共健康的潜在威胁,成为全球动物疫病防控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