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的肾小球疾病,患儿早期多无特殊不适,症状具有隐匿性和迁延性。其具体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肾脏相关症状
-
尿液异常
- 蛋白尿:约73%患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尿液出现大量细腻泡沫且不易消散,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阳性。
- 血尿:几乎均存在持续性镜下血尿,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尿液呈浓茶色或粉色)。
-
水肿
多数患儿水肿较轻,表现为眼睑或下肢轻度水肿,部分可伴有腹水。 -
其他
- 血压通常正常,仅少数合并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患儿可能出现高血压。
- 肾功能不全罕见,12岁以下儿童较少进展至肾衰竭。
二、肝脏相关症状
- 肝功能异常
约50%患儿出现转氨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至中度升高,但黄疸少见。 - 肝脏肿大
部分患儿可有肝肿大,但典型肝炎症状(如乏力、厌食、腹胀等)多不明显。
三、其他特征
- 性别与年龄:多见于2-12岁儿童,男童占比高达90%。
- 起病特点:常隐匿起病,多在常规尿检时偶然发现异常。
该病以肾脏损害为主,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轻度水肿,而肝脏症状相对轻微。症状波动性较大,需通过尿常规、血清学检查(如HBsAg阳性)等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