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出现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这种病症通常发生在机体处于创伤、精神刺激或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导致急性消化道黏膜发生糜烂的情况。急性糜烂性胃炎也可以被称为急性胃粘膜病变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并且已经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
此病的发生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和激素类药物)、酒精、感染、严重应激反应等。大面积脑血栓、脑出血、急性心肌梗塞等严重的疾病也可能引发人体应急状态,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损害。一些外伤引起的昏迷或者其他形式的身体应激反应同样可能成为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原因。
患者常表现出的症状包括上腹痛、恶心、呕吐以及黑便等。在轻微的情况下,症状可能仅限于轻微的胃部不适;但在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其他常见的临床表现还包括发热、反酸等症状,而严重的病例则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的问题。
诊断急性糜烂性胃炎通常需要通过内镜检查来观察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胃镜检查是诊断此类疾病的金标准,可以在24~48小时内进行,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了解病变的性质和部位。如果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出血症状,可能还需要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等进一步的检查手段来确定出血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治疗方面,急性糜烂性胃炎主要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去除诱因、卧床休息、流质饮食或必要时禁食等一般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则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常用药物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胃内的酸度,保护受损的胃黏膜。还会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例如硫糖铝混悬剂和铝碳酸镁等,以帮助修复胃黏膜屏障。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如激光止血或钛夹止血。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胃部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系统和环节。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怀疑患有急性糜烂性胃炎,应该尽快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