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是由流感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常继发于流感病毒感染或其他免疫力低下状态。该菌需依赖血液中的X因子和V因子生长,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可引发多系统感染。
一、临床表现
-
呼吸道感染
- 肺炎:常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节段性肺炎或大叶性肺炎,约半数患者胸膜受累,但脓胸少见。成人病死率可达30%。
- 急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高热、咳嗽、咳脓痰,部分伴喘憋,需与病毒性肺炎鉴别。
-
神经系统感染
- 脑膜炎: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60%以上由该菌引起,成人发病率近年升至约20%。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病死率成人约10%-20%。
-
耳鼻喉及会厌感染
- 会厌炎:表现为咽痛、发热,严重时可因局部肿胀导致呼吸道梗阻。
- 中耳炎/鼻窦炎:儿童多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或鼻塞、流涕。
-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可引起尿道炎、膀胱炎、子宫内膜炎等,生物Ⅳ型菌株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特异性亚型。
二、治疗与预后
- 抗生素治疗:首选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头孢曲松),疗程7-14天。需注意细菌耐药性差异,建议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 预后因素:与患者基础健康状况、治疗及时性相关。单纯肺炎或中耳炎多可治愈;脑膜炎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较高。
三、高危人群与预防
- 易感人群: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老年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飞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