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药物方案,以下为常用药物及治疗原则:
一、核心治疗药物
-
糖皮质激素
- 常用药物:泼尼松、地塞米松、甲泼尼龙
- 作用:控制急性期炎症反应,缓解关节肿痛、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但对预防肾脏损害无明确作用。
- 适用情况:严重腹痛、血管性水肿、肾病综合征型肾炎等。
-
免疫抑制剂
- 常用药物: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雷公藤多苷
- 作用:用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依赖的病例,抑制异常免疫反应。
- 注意:需监测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
抗组胺药
- 常用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 作用:缓解早期皮肤紫癜、瘙痒等过敏症状。
-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
- 常用药物:低分子肝素、双嘧达莫、阿司匹林
- 作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
二、辅助治疗药物
-
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
- 常用药物:维生素C、芦丁
- 作用:增强毛细血管稳定性,减少出血倾向。
-
利尿剂
- 常用药物:呋塞米、氢氯噻嗪
- 作用:缓解水肿症状,减轻肾脏负担。
三、特殊治疗手段
- 血浆置换:适用于肾活检显示大量新月体形成或病情危重者,快速清除血液中的免疫复合物。
- 中药治疗:如五淋化石胶囊(含泽泻、黄芪等),可能辅助改善症状,但需结合规范用药。
四、根治性与治疗原则
- 根治可能性:早期规范治疗(如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通常可有效控制病情,多数患儿可实现临床治愈。
- 关键措施:
- 急性期充分休息,限制剧烈活动及水分摄入。
- 定期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 避免接触过敏原,降低复发风险。
(注:具体用药需遵医嘱,根据病情进展和个体反应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