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性早搏(无器质性心脏病)
若早搏由情绪紧张、过度劳累、吸烟酗酒等非疾病因素引起,且心脏结构正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减少咖啡因摄入)和缓解压力,早搏多可自愈或显著减少。 -
病理性早搏(器质性心脏病或全身性疾病)
若早搏由冠心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引发,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例如:- 药物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控制症状,但难以根治。
- 射频消融术:对频发、症状明显的室性早搏,尤其是24小时超过1万次或药物无效者,可通过微创手术根治。
-
特殊情况与预后
- 偶发早搏且无症状者,通常无需干预,定期观察即可。
- 频发早搏(如每天超过1万次)可能增加心脏负担,需积极治疗以防心力衰竭。
总结:
生理性早搏容易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治愈;病理性早搏需结合原发病治疗,部分可通过射频消融术根治,但多数需长期药物控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