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由粘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构成的恶性唾液腺上皮性肿瘤,可伴有柱状细胞、透明细胞等形态特征。以下是其具体特点:
-
病理特征
- 属于涎腺肿瘤中的一种,占涎腺肿瘤的5%-10%。
- 根据分化程度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低度恶性(低分化型)和高度恶性(高分化型)。
-
发病部位与人群
- 常见于腮腺、磨牙后区及腭部。
- 好发于中年女性,但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
-
临床表现
- 早期或低度恶性者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边界不清。
- 晚期或高度恶性者可出现侵袭性症状,如面瘫、腮腺瘘、颌下淋巴结肿大等。
-
诊断与检查
- 需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典型细胞成分(如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
- 影像学检查(如X线)可辅助判断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
-
治疗与预后
- 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药物(如干扰素、平阳霉素)或化疗。
- 低度恶性者预后较好,高度恶性者易复发或转移,需长期治疗。
-
特殊类型
- 肺粘液表皮样癌属于罕见类型,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下腺体,具有腺癌和鳞癌的双重特征,需手术联合放化疗。
该疾病具有遗传倾向,确诊后需根据分化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