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也称为“猫抓热”,是一种由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1. 病原体
猫抓病的病原体是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这是一种革兰阴性、需氧的小杆菌
2. 传播途径
猫抓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
- 直接接触:被感染的猫抓伤或咬伤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 间接接触:接触到感染猫的唾液或分泌物
- 猫蚤传播:猫蚤是巴尔通体的主要传播媒介,通过猫蚤叮咬人类传播
3. 症状
猫抓病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的3到10天内出现,但也可能潜伏期长达数月甚至一年
- 局部皮损:被猫抓伤或咬伤的部位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或结痂
- 淋巴结肿大:感染部位附近的淋巴结会肿大,触摸时会感到疼痛,肿大的淋巴结可能会化脓并形成瘘管
-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痛、厌食等全身症状
- 少见但严重的临床表现:包括帕里诺眼淋巴结综合征(结膜炎伴耳前淋巴结肿大)、神经系统症状(如脑病、癫痫发作、视神经视网膜炎、脊髓炎、截瘫)、肝脾肉芽肿性疾病等
4. 诊断
猫抓病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和病史,确诊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或淋巴结活检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5. 治疗
猫抓病大多数情况下是自限性的,通常在2到4个月内自愈。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 局部热疗及止痛: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治疗可予以局部热敷和止痛对症处理
- 抗生素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或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等
- 手术治疗:淋巴结化脓时可由医生穿刺吸脓,必要时进行手术摘除。
6. 预防
预防猫抓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避免被猫抓伤或咬伤:与猫接触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被猫抓伤或咬伤
- 定期驱虫:家猫要定期进行驱虫,防止猫蚤传播巴尔通体
- 避免接触流浪猫:流浪猫的巴尔通体感染率更高,与流浪猫接触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总结
猫抓病是一种常见的宠物相关传染病,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自限性的,但严重的并发症也可能发生。在与猫接触时要注意安全,及时处理伤口,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